迎著燦燦的陽光走在土石堆疊凹凸不平的路面,嘉義竹崎文峰村村長林銘安黝黑的臉龐卻滿是笑容。指著高低起伏的山巒,潺潺的溪流,他的眼神就像回到兒時的歡樂,訴說著記憶裡的觀音瀑布。「小時候,我們就像猴子一樣到處去,常常都嘛在山林裡跑來跑去,根本不知道危險。」

嘉義竹崎文峰村村長林銘安。

文峰的境內多是高山丘陵,地勢陡峭,發源於海拔一千多公尺的阿里山山系四天王山芋菜坑的牛稠溪,在這裡切割穿鑿,從海拔四百多公尺到深入一千多公尺的崇山峻嶺,形成一層又一層的瀑布,宛如銀鍊般掛在叢山綠林間。其中,坐落在芋蓁坑觀音禪寺附近的觀音瀑布,彷彿觀音的聖容,清澈的水流、秀麗的景致一度被列為嘉義八大勝景之一。


觀音瀑布。

民國6、70年,觀音瀑布的遊人如織,至今提起那時的盛況,在地居民依然開心地笑瞇了眼。「也不知道誰先開始的,總之,那時候大家都在做草蚱蜢。」臉上看不出歲月痕跡的在地居民阿如笑說:「小時候生活辛苦,我們都是靠做草蚱蜢賣給遊客,自己賺學費、生活費。」

在那個一碗麵僅要3、4塊的年代中,以檳榔樹葉編織而成的草蚱蜢,一隻至少可以賣到1塊錢,手巧的,甚至還可做出斑鳩、鳳凰、魚等可愛的造型。特別是過年期間,短短數天就可以賺到一、兩千塊,非常驚人。阿如邊說邊做,瞬間,即已完成一隻又一隻的草蚱蜢。


如今,隨著時代變遷,即使觀音瀑布一度因天災、土石崩落而人潮不再,閒暇時,文峰居民還是會聚在一起邊做邊聊天,檳榔葉、塑膠繩、芒草等等,手邊有甚麼就做甚麼,大家沈浸在回憶裡,木屋簷下總是洋溢著一片歡笑聲。

文峰的開發很早,清朝年間即有渡海來台的先民紛紛移居此地,荔枝、龍眼、柿子、竹筍、梅子、李子等等;百年流轉的歲月中,他們勤勤懇懇,以山為家,過著與世無爭的悠然生活。百年前,一場天災落下,當時,「王厝」附近的農作物、房舍嚴重毀損,卻沒有造成絲毫生命上的損失。

為感激觀世音菩薩的保佑,在地人開始興建坐落在海拔一千多公尺的「凌雲巖」。只是陡峭的山勢,坡度達6、70,宛如垂直上下的山徑小道,所有土木、石磚等建材都必須一步步從目前位於溪心寮停車場附近,一路以扁擔挑上山,2600多個階梯,挑戰的不只是體力,更是心靈上的信仰與堅持。


凌雲巖。

大坑山步道。

今日,這條通往凌雲巖的大坑山步道,已成了熟門熟路人最愛走的山路之一。沿途翠綠竹林、梅李樹林立,佈滿青苔的石階上常可見蜥蜴瞪大了眼看著,滿滿是呆萌逗趣的神情。而在青蒼翠色中,凌雲巖不僅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,登山至此的遊客,每每在揮汗如雨之際,常可享受到來自於這裡最熱情的招呼,或許只是一杯茶,或許是配上鮮嫩竹筍、野菜的簡單湯麵,短暫的休憩,呼吸著來自於自然的芬芳氣息,心情頓時舒暢。


大坑山步道。

 

文峰的美,不在於大山大水的磅礡氣勢。走在山林鄉野裡,商店旁的晏晏笑語,澄澈溪流畔的歡笑,誠如林銘安所說,「歡迎大家來呀!」溫暖而幸福的招呼,是走在這裡的每一步最能親身感受到的美好體會。


以上文章轉載自天下雜誌微笑台灣及獲得戚文芬授權

原始網站:https://smiletaiwan.cw.com.tw/article/1984